
1、泵應安置平穩,以減少振動,降低噪音。
2、在泵的出口法蘭與管路連接之間應有一段柔性或剛性短節(約80~ 100厘米),以便更換軟管。
3、泵啟動時無需灌泵,因此,泵的安裝高度可在物料平面以上,且不需輔助管線及啟動設施,但高差不宜超過5米。
4、在輸送介質粘度大、顆粒多、易沉積、流動性差的狀況下,泵一般安裝在物料下方。
5、使用該泵在配管時應注意盡量減少彎頭(尤其是直角彎頭)。一般情況下,出口管徑與軟管直徑相當即可,對于管路長、粘度大、流動性差的物料,其出口管徑應是泵軟管口徑的1.2~ 1.3倍。
6、泵的進出口不允許安裝止回閥。
7、泵的出口應裝壓力表,以便監視泵的運轉情況。
8、泵的進出口在泵的同一方向,且泵的進出口可互換。
9、軟管的更換與調整
(1)更換軟管時,先將兩端管卡螺栓擰松,并將管卡拆下,再將其中一端的吊圈螺栓松掉,將一端短管從膠管中抽出,點動電機將膠管自泵內推出,然后將新的軟管從拆下短管的一端插入泵殼與壓輥之間,點動電機,將軟管裝入,再將吊圈固定、管卡裝上,至此更換任務完成。
注意:在安裝軟管時,務必將軟管與泵殼貼緊,確認后方能投入正常運行。
(2)軟管使用200小時左右,可將軟管轉動90°,對單軟管泵除轉動方向外,還可前后抽動軟管,以改變軟管的壓點,延長軟管的使用壽命。
10、壓輥的調整
泵出廠時,壓輥已按正常情況調整到位,如遇物料吸不上或在泵的額定壓力下,流量達不到正常要求時,請調整壓輥的偏心距,其步驟如下:
先將泵殼兩側相應的圓孔有機玻璃蓋板與泵出口端的長方形有機玻璃蓋板打開,將轉子壓輥旋轉至兩圓孔之間,其螺栓正對圓孔,然后用套筒扳手將兩端螺栓擰松,再用小圓棒或十字螺絲刀,對準有0、1、2、3圓孔,撥動壓輥一側內的偏心套轉動,偏心套的數字越大,其壓輥與泵殼間的距離越小,軟管壓的越緊其調整是以轉子的最頂端的刻線為基準,數字越大,壓的越緊,反之亦然。
注意:調整間隙時不要壓的過緊, 以達到額定流量為準,壓的越緊,對膠管壽命影響越大。
11、潤滑保養
(1)側導輥應定期用油槍從注油咀注油(牌號:高溫鋰基脂GB5671 .91),使側導輥處于良好的潤滑狀態。
注意:注油時檢查側導輥的松緊情況,若發現過松,用尖咀鉗將其旋緊,如發現側導輥有異常聲音,經調整松緊,仍不能消除,應考慮側導輥內銅套磨損,可將其拆下換銅套或換側導輥。
(2)子軸承每隔六個月加注油脂(牌號:高溫鋰基脂GB5671-91)一次。
(3)新的減速機在運行一段時間后, 將油箱內的機油放掉,重新加30#機油。
12、軟管的使用與保護
軟管的存放期不宜過長,一般以一年為限。對裝有軟管的泵,若長期不用,每隔一個月至少轉動泵一次。
友情提示:使用時,經常在壓輥表面涂“凡士林”,以延長膠管壽命。